李道演:代理重大影响力案件的执业随想
2014-08-21 00:00:00
诉讼案件中,律师的执业技能应集中在法庭上,通过有力辩护或代理意见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。但随着现代信息传播快速化、广泛化甚至易虚假化,在代理重大影响力案件之时,律师不仅需具有扎实专业的办案技能,更要有应对网络和媒体的冷静智慧和恰如其分地表现能力。
2、开庭前如何接受媒体的采访?
律师在开庭前不应对外公开辩护意见,不代表刻意拒绝媒体采访或回避外界质疑,适时、恰当地发表专业有力的意见,在澄清外界误解的同时也有利于挽回不良声誉。但如表达不到位、说法不充分,也容易被断章取义,效果适得其反。
如李某某案中,有律师表示法院已对其反映的卖淫情节做调查,经媒体报道后立刻遭到法院否认。或许律师只是说已申请调查,却被媒体写成了法院准备调查,我们不排除个别媒体为博取关注眼球,将律师所言内容故意曲解或放大争议。
律师在代理重大影响力案件时,法庭外的角色更像一位发言人,不一定是外交辞令,但应句句专业谨慎;不一定是出口成章,但应观点简要明确。
在内容上,可以介绍当事人心理想法和最新情况,可以披露查实的关键细节澄清外界质疑;在形式上,建议多以文字交流,以备采访内容与刊发内容不符,争取刊前校对,“验明正声”。
4、如何引导舆论和网友的偏见?
任何一个重大影响力的案件,外界形成的舆论多是不利于当事人,我们无法苛求所有人都持有“无罪推定”思维去评论事件。面对各种杂音、流言,律师与其被动地一一澄清,不如主动发声引导舆论。李某某案有律师发布过几篇义正言辞的声明,要求媒体和网友注意保护未成年权益,要求网友评论要冷静理性,批判当前网络充满暴力。但引导不是控制,不是单方地要求网友保持理性或是请求理解。没有事实的披露,没有专业的分析意见,通篇只有大道理的说教和单方面的要求,这样的声明只会引起更大反感,也超出了律师职业范畴。
律师的声明首先要基于其调查的客观事实,事实有利的可以着力澄清,事实不清的可以将疑问带给公众;其次在于简要的分析判断,分析意见无需深度冗长,集中几个争议分别进行回应,清晰了然;此外,分析意见应体现律师的专业性和独立性,而不是一味迎合迁就当事人的要求,如李某某案件中律师明知未成年人和强奸犯罪是法定不公开审理,却依然以家属要求为由向法院提交所谓的公开庭审申请,不仅起不到任何扭转舆论的效果,反而令大家质疑其炒作目的。
引导的出发点不在于彻底挽回当事人的声誉,只要社会上对案件有多种不同的声音就算达到了目的。所以,不要一味责怪网络暴力、网友的非理性,也不要祈求通过一个案件或者声明就能提升整个国民法律意识。为了得到有利当事人判决,律师要做的仅仅是一份基于事实和法律的专业声明。